兵团政务网

兵团民政2016年上半年基本情况和重点工作汇报

发布时间:16年11月21日 信息来源:民政局 编辑:兵团民政局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兵团民政局

一、兵团民政局基本情况

民政工作是兵团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十二五”以来,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改革创新,努力拼搏,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各项民政事业快速发展,为兵团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社会建设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2003年11月,兵团民政局由原来统战部的民政工作处分离出来,单独设立,设立4个处(室),行政编制15个。经过2004年至2005年的内设机构调整,兵团民政局机关调整为5个处,行政编制20个,领导职数3名,有7个事业单位编制。

兵团民政局下属7个事业单位,其中兵团救灾捐赠工作站(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兵团社会救助保障服务中心、兵团老龄协会办公室为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兵团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办公室、兵团老年大学、兵团慈善总会、兵团民政服务站为其他事业单位。

随着兵团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兵团民政业务不断扩大,兵团民政工作职能范围不断扩大。民政局工作职能也由最初的救灾救济、双拥安置、民间组织管理等增加到现在的养老服务、社会福利、社会组织管理、社会救助、退役士兵安置、拥军优属、社区治理、综合防灾减灾、慈善志愿服务、行政区划、社团和民间组织管理等10大类23项内容。

民政工作是兵团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2004年以后,兵团民政工作按照“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以“维护民利、解决民生、落实民权”位置则,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各项民政事业快速发展,为兵团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二、当前兵团民政工作基本情况

“十二五”以来,在兵团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民政部的大力支持下,民政工作紧紧围绕兵团大局和中心工作,着力深化改革、破解难题,民政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一)兵团社会救助工作概况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职工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一项保民生、促公平的托底性、基础性工作。在民政部、财政部的指导、支持和兵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兵团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下,兵团社会救助工作基本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灾民救助、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为主要内容,以临时救助为补充,与住房、教育、冬季取暖等专项救助制度衔接配套,覆盖全体居民的社会救助体系,在改善和保障基本民生、保障困难职工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截止2015年底,兵团低保对象8.6万人,月人均补助303元,低保率仅为3.2%,低于自治区和国家的平均标准。(全国城市低保月保障人数为1721万人,月人均补助439元,平均低保率为3.7%;新疆自治区城市低保月保障人数84万人,月人均补助270元,低保率9.9%)。

中央财政对兵团低保资金投入逐年增多,低保金由1999年的1000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4.8亿元。十二五期间,中央共计下拨兵团低保资金23.8亿元。

(二)兵团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概况

减灾救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目前已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灾害分级管理、属地管理为主”的防灾减灾救灾领导体制。兵团于2011年正式成立了“兵团减灾委员会”,兵团司令员任主任,分管民政、农业的兵团分管领导和兵团党委秘书长、军事部部长任副主任,宣传、发改、财务、建设、民政等26个部门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民政局,由民政局承担日常工作。

应急救灾工作及时高效。“十二五”期间,兵团本级先后启动40余次灾害应急响应,妥善安排受灾群众基本生活,落实各类救灾资金7.3亿多元、物资6万件,转移安置受灾职工群众2.3万人,救助受灾群众147万人次,基本保证了受灾职工群众的灾后生活

综合减灾工作全面深入。自2009年开始,开展“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并举行了演练。兵团90个社区获批“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达到。

备灾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十二五”期间兵团本级救灾物资储备库获批,落实建设资金1046多万。一师、七师救灾物资储备库均已建成。在民政部的支持下,向各师、兵直配发了15辆价值385.2万元的民政救灾专用车辆,兵团本级救灾资金预算从2016年起提高至1000万元。

(三)兵团社区建设基本情况

以2004年成立兵、师、团三级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及下发《关于推进兵团社区建设的意见》(新兵党办发〔2004〕77号)为标志,兵团社区建设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兵团社区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服务单一到服务功能不断健全,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探索中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为巩固兵团屯垦戍边事业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目前已建成社区居委会698个,其中:城市社区居委会96个,师部师直社区33个,企业社区38个,团场小城镇社区376个,团场连队社区154个;已覆盖居民89.5万户(约257万人);成立了1661个党组织,管理党员6.3万余名;社区居委会配备专职人员3046名,兼职工作人员2257名。

社区服务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兵团特色的社区建设不断推进。

在兵团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兵团社区建设以“打牢屯垦戍边事业社会基础,提高兵团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积极开展了兵团特色社区建设的探索。一是党政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制度保障的社区服务与管理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兵、师、团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社区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二是社区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2004年以来,兵团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兵团社区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兵团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社区建设的意见》、《兵团社区管理办法》、《加强和改进兵团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兵团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指导意见》《关于兵团试点团场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多部重要政策文件,为社区服务与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与此同时,各师在认真调查研究、广泛问计于民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着力解决社区建设工作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力度大、举措实、有特色、效果好的政策文件。三是不同类型的社区全面发展。兵团社区种类多、情况复杂,兵团及各师、团注重加强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城市社区、企业自办社区、师部师直社区、团场城镇社区、连队社区、农村社区的建设,取得了成效。

社区组织体系不断完善,社区职能得到了有效发挥。

在实践和发展中,兵团从建立健全社区组织机构入手,探索兵团特色社区服务管理与发展,在实践中不断融社区服务于社会管理中,取得了好的效果。

2004年,兵团成立了兵、师、团三级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下达了319个编制,切实加强了对兵团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兵团各级积极探索特殊体制下多样化的社区服务与管理体制:在城市建立了规范的“街居制”,在团场城镇建立了“社区指导办—居委会”服务管理形式,在连队探索“连队与社区居委会合二为一”的模式,在师部师直以“社区服务管理中心—社区工作站”为主要形式,在企业开展了“行政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或社区服务管理中心”的建设,在农村推行了“村居制+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的发展模式。团场改革推开后,我们在试点团场开展“连社合一”的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此外,兵团还有很多与地方融合建设发展的社区,都为推动兵团社区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各师(市)、团、企业、乡镇从建立健全社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入手,把抓好充满活力的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作为社区建设的首要工作,根据“三有一化”和“五好”党支部建设的要求,成立社区党支部1661个,管理党员62904名,把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退伍军人党员和流动党员纳入社区党组织管理,基本实现了党建工作在社区的全覆盖。与此同时,群众自治组织的建设不断加强,健全了居民代表大会、居民委员会、居民协商议事监督委员会等组织,社区居委会内设服务机构从初建时的“五站一室”发展到现在的“七站一室”,议事规则、工作制度、岗位职责等各项服务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保证了社区各项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社区服务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社区组织阵地建设得到加强。

长期以来,兵团社区硬件服务投入少、基础设施条件滞后。2011年以来,兵团党委将团场社区建设项目纳入了为职工群众办“十件实事”的“民生工程”中,投入2.84亿元,建设团场社区服务中心149个。同时,各师、团、企业又通过划拨、租借、整合资源等有效办法,将各类服务资源整合到社区这个平台,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社区服务网络,基本改变了社区居委会无办公用房、居民活动无场地的落后面貌。

社区服务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社区服务人才素质不断提升。

近年来,兵团社区通过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组织调任等多种途径,配备了社区居委会专职工作人员3046人,聘用兼职人员2257人,社区工作者已成为协助党政机关各部门承接基本公共服务的主力军、组织基层群众开展民主自治活动的骨干力量。社区志愿服务队伍进一步壮大,全兵团已成立各类志愿者组织1700个,志愿者超过7万人,志愿服务范围覆盖到社区服务各领域,成为推动社区服务发展的重要力量。

顺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需要,加大社区服务人才培训力度,是兵团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一个有效措施。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争取了有关部委对兵团社会工作人才、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支持;兵团本级和各师也把社会管理、社区服务的有关内容和专题纳入了各级党校的培训内容,加大了对各级党政领导的培训力度;有关省市把智力援建兵团作为对口援建的重要内容,山西、江苏、黑龙江、广东、浙江、北京等省市采取上门培训与组织有关师社区工作者到其省市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办法,帮助兵团社区工作者提高社会管理的能力。

培育优质社区服务品牌,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兵团每两年开展一次社区优质服务品牌评选活动,现已有96个服务项目被命名为兵团社区优质服务品牌。在这些优质社区服务品牌中,有为老服务的“一助一邻里互助助老服务”、“舞动夕阳红”、“白杨林助老志愿服务”等活动,有为青少年服务的“雏鹰行动”、“大手拉小手”、“假期关爱”等活动,有维稳保平安的 “富云治安室”、“夕阳红看家护院队”、“银发帮教组”等活动,有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红领巾爱家园”、“让社区绿起来,让家园美起来”等活动。这些服务品牌来自于社区居民群众,特色鲜明、服务效果突出,影响广泛,提升了兵团社区服务的水平。

(四)兵团养老服务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兵团党委、兵团的重视下,各级各部门积极推进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公众互助的服务工作机制,兵团养老服务业有了长足发展。

全面加强养老机构建设。一是积极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兵团党委、兵团十分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后,兵团将养老机构建设纳入兵团党委为职工群众办“十件实事”之中。截至2014年底兵团总人口273.29万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8.27万人。“十二五”期间,兵团新建养老院65所,新增床位5711张,使兵团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由2010年底的10.4张提升至26张,与民政部每千名老年人预计拥有床位30张的要求还有差距。截至2015年底兵团共有养老院188所,床位12638张。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76个。二是大力推动民办养老机构建设。为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养老机构,根据兵团办公厅《关于印发兵团2014-2015年为职工群众办“十件实事”建设方案的通知》要求,兵团两年下达以奖代补资金1080万元,资助7个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院,新增床位891张。目前北疆师(市)养老机构为85家,占全兵团的72%,南疆师(市)的养老机构数有33家,占全兵团的28%。

兵团2016年开展养老服务业情况。2016年兵团养老服务业坚持南北疆师团平衡发展,一是做实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4.5亿元支持兵团南疆师团民政事业,全力打造南疆师团社会公益项目全覆盖。二是抓好中央专项福利彩票公益金9000万支持兵团3个精神病福利机构建设工作;三是继续做好兵团惠民“十件实事”新建2个师市养老院、10个团场养老院、10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0团场殡仪服务站工作;四是积极引导社会力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PPP等多种方式参与兵团养老机构建设和养老机构运营。

积极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兵团各地大力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以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星光老年之家为依托,为老年人提供各项养老服务。目前,兵团师市、街道、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各类老年服务组织66个,年均服务12.65万人次。

加强人才培训,提服务水平。为提高兵团养老机构护理员服务水平,兵团建立了依托兵团民政培训中心、职业技术学院和养老机构培训养老服务养业人才的制度,兵团已组织实施300多人养老服务护理员岗位培训, 2015年计划举办1-2期养老护理员培训班,力争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上岗率达到70%以上。积极推进兵团支持家庭养老政策,广泛开展养老护理知识技能进家庭、进社区活动,切实提高全社会的照护质量。

(五)兵团设市建镇工作情况

“十二五”期间,兵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讲话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意见》提出的“根据新疆城镇体系规划,在战略地位重要、经济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兵团中心垦区增设县级市和镇,积极稳妥推进师市合一和团镇合一”目标要求,提高兵团维稳戍边能力,加快兵团设市建镇工作步伐,形成以城市为中心、建制镇为支点,与周边城镇功能互补、适应维稳戍边战略需要的城镇格局。为适应新疆屯垦戍边的现实需要,1976年1月建起了第一座军垦新城—石河子市,形成了兵团师市合一管理城市的新模式。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的通知》(中发〔1997〕17号)明确提出“积极创造条件,参照石河子市的管理方式,在兵团农一师、农三师、农六师、农十师所在的阿拉尔、图木舒克、五家渠和北屯,设立自治区直辖的县级市”。到2004年,兵团设立了一师阿拉尔、三师图木舒克和六师五家渠市,实行“师市合一”的行政管理模式。

2010年5月,在中央召开的第一次新疆工作座谈会议上提出了“选择战略地位重要、经济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心垦区城镇,按照石河子模式增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的县级市,并纳入国家城市规划建设体系”。

2011年至2015年“十二五”期间,又先后设立了第十师北屯市、第二师铁门关市、第五师双河市、第四师可克达拉市,2016年2月26日第十四师昆玉市挂牌成立。1999年兵团第一个镇第八师石河子市北泉镇成立,2012年至今又相继成立了一师阿拉尔市金银川镇、双城镇、沙河镇,二师博古其镇、双丰镇,三师图木舒克市草湖镇,六师五家渠市梧桐镇、蔡家湖镇,八师石河子市石河子乡改镇,至此,兵团已有 9座城市,10个建制镇。9座城市市域内已有农牧团场45个,城镇覆盖人口已达165 万人。

五年间,兵团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争取资金870万元,受益人群33742人,促进了社会救助、扶贫救灾、社区服务、社会福利等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提升了社会组织的整体质量和社会公信力。兵团共有依法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921个。

三、2016年兵团民政重点工作

以编制规划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强化法治为保障,创政策、建机制、提能力,补短板、防风险、兜底线,切实起好步、开好局。兵团民政局计划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救灾减灾工作

完善救灾配套政策。按照易操作,能使用,降标准的原则,修订完善《兵团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应急预案》。制定受灾人员冬春救助指导标准。根据《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结合兵团实际情况,制定《兵团综合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完善灾情报送、物资管理、灾情评估等机制,有序开展应急救助、过渡期救助、重建救助和冬春救助。

提高基层减灾能力。继续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业务培训,加大防灾减灾宣传和救灾预案演练力度。

完善物资储备体系。争取国家支持在多灾易灾师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2016年申报六师、十师、十三师的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根据兵团自然灾害的实际,结合近几年的采购情况,不断丰富物资品种和数量,完善物资协议储备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切实提升备灾能力。

(二)社会救助工作

完善和落实社会救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暂行办法》配套政策措施,指导各师出台配套政策,与自治区同步同标准提高低保补助水平和低保标准。总结“救急难”综合试点经验,稳妥推开“救急难”工作。组织开展对各师低保工作年度绩效评价,将评价结果与资金分配挂钩。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指导各师做好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继续加大住院救助力度,完善门诊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水平,减少困难群众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

健全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机制。指导各师在团级以上层面全面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统筹协调机制,实现议事协调机构常态化运转。指导各师推进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实现团场全覆盖;在团场(街道)、社区全面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设立统一的社会救助申请受理窗口,打造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理及时”的“绿色通道”。全面推行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全面推进低保信息系统运用,做好将社会救助相关信息纳入国家征信体系工作,健全监督检查长效机制;指导各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强基层经办能力建设;继续坚持和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缓解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

(三)社区治理工作

切实加强对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兵团开展社区建设,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构建党委领导、行政主导、民政牵头、各部门协同配合的社区建设机制。要加大对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力度,师、团主要领导要作社区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使社区建设成为“一把手工程”。要充分发挥各级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作用,加强对社区建设的指导,协调相关部门形成抓社区建设的合力。

科学设置社区。随着“三化”建设的推进,团场连队集中整合、保障性住房建设、连队职工集中居住,兵团的城镇化率逐年提高,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大量的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进入辖区,人口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原有的管理模式已无法实现有效的管辖。职工群众向安置区集中居住后,职工还得经营土地,为兼顾生产经营和社会管理,应保留连队建制,以连队为单位整体成片安置,按照1500-3000户的规模成立社区,将连队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向社区转移。在成立社区的同时,尽快建立社区党组织、搭建社区信息网络、整合社区资源、加强人员培训,以提高管理和服务居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明确和完善社区功能。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居民自治,是增强基层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合力,构建和谐社区的根本措施。各级党政要切实转变职能,要用民主、法制、引导的方式方法来指导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属于机关和有关部门自身应完成的行政性任务,不应硬性摊派到社区;不属于社区任务,但社区做起来有优势的行政性工作,要建立社区事务“准入制”,经社区指导办审定同意后,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办法解决。要完善社区居民的自治功能,健全社区党组织和社区群众自治组织、居民会议、社区协商议事会等制度,吸纳社区内各方面人士参与社区管理,培育各类社区民间组织、志愿者组织,形成社区管理的合力。要增强社区居民自治意识和参与意识,不断扩大基层民主,增加透明度,让社区居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切实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社区党组织是党在社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社区各级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对于加强社区建设至关重要。一是要加强社区党支部班子建设。继续完善和推进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等制度,切实选好配强社区党组织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书记,通过选派、选拔、选聘等措施,使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年富力强的党员走上社区党组织领导岗位。二是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员分类管理,通过制度量化考核细则、定期进行考评等,对离退休职工、下岗失业职工党员等实行“直管”;建立在职党员联络站,制定“双向联系”、“双向反馈”等制度,对在职党员实行“协管”;采取单独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等形式,对流动党员“专管”,保证流动党员关系不漏、组织生活不断、教育管理不松、模范作用不弱。三是要切实搞好社区党建基础保障。各级党政应“三有一化”为目标,加大对社区党建的投入力度,尽快改善社区党组织的办公环境,改善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生活环境,为开展社区党建工作创造条件。

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虽然自2011年起,兵团把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纳入“十件实事”项目,但因历史欠账较多,建设速度还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建议:一、申请国家资金投入,加快改变兵团社区服务设施滞后的现状;二、兵团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三、完善师团投资机制,新建和改造一批社区基础设施;四、加强审查把关力度,确保新建的居民小区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到位。

加大社区运行费用的投入力度。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工作经费难保障、人员工资难落实、福利待遇低是制约社区工作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建议兵团争取将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专职工作人员岗位补贴、社区干部培训工作经费纳入中央财政预算,确保落实到位。

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一是建议将连队整合后的富余编制及人员调整到社区居委会。二是鼓励新任职的公务员、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等社会优秀人才到社区工作,不断扩大社区工作人员的来源渠道。三是制定社区工作者培训计划,开展经常性、专业性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依法办事、服务群众的能力。四是逐步扩大社会工作师和助理社会工作师在社区工作人员中的比例,鼓励在社区设立专业社工机构,发挥社工的专业技能。五是打通社区干部上升的通道,关心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成长进步。

加大政策的创制力度。兵团社区建设特在体制,重在团场,成在整合,贵在创新。要加强对兵团社区特点的研究,充分吸收和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总结规律、挖掘潜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从政策层面上对兵团社区全面建设加以规范和引导,推动兵团社区建设健康发展。

(四)兵团养老服务业发展计划

加强组织领导,合理设计规划。加强对养老服务工作的领导,充分认识兵团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将兵团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兵团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养老服务工作摆上各级党委重要议事日程,有关部门在审批房地产开发、团场危旧房改造、新型团场规划时合理安排,给养老服务留足一定空间。

加快体系建设,创新养老模式。一是落实兵团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推动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及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建设。整合民政、残联、卫生及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依托团场养老机构、社区服务、医疗卫生、老年活动等服务设施增加服务功能,建立团场、社区运作平台和支持系统,进一步形成全覆盖,满足不同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二是继续推动养老机构建设,每年在兵团惠民“十件实事”中加大对养老机构建设项目的力度,支持现有社会福利机构和师团机构建设。积极推进现有师团养老院提档改造,向社会开放,转变运作方式,鼓励实行养老机构公办民营模式和非营利性养老连锁运营模式,在满足“三无”、“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的同时,积极为有需求的其他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三是引导开展社会化养老事业,出台和贯彻用地、税费优惠减免、资金补助等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出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满足不同层次养老需求。

加强队伍建设,规范监督管理。规范养老服务业监督管理,建立等级评定动态管理机制,逐步提高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强养老队伍建设,加大对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养老队伍的服务水平,为老年人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服务。积极探索有效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形成党政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协同社会各界参与的工作格局。积极倡导和发展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开展慈善助老志愿者结对服务、邻里互助等新途径,形成敬老和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人才培训,提高服务水平。要制定养老服务培训规划,使养老护理员上岗培训、岗位培训和技能鉴定相衔接,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要建立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各级民政部门的资源优势,动员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分级培训,形成互动。要研究制定有效的培训扶持政策,实施养老护理人员免费培训或者补贴,努力将培训经费纳入财政和福利彩票公益金保障支持范围。

加强养老信息化建设,开展“互联网”+养老服务。建立智慧养老信息平台,一是对辖区内老年人逐项进行基本信息、家庭状况、身体健康状况及老年服务需求等方面的登记录入,并进行追踪调查,实现老年人电子信息的动态化管理;二是将城市内养老机构、社区护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养老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等信息资源整合纳入到统一的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平台,三是为老年人提供信息咨询,提供紧急救助、普通助医助药服务、护理保健服务、日常照料服务、文化娱乐服务、精神慰藉服务、餐饮服务、家政维修服务、志愿服务。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爱老氛围。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形式,加大养老服务宣传力度,逐步转变老年人传统的养老观念,弘扬中华传统的敬老、爱老美德,扩大社会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良好氛围。

(五)兵团社会组织工作

2016年,认真贯彻落实《兵团关于贯彻国家<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的实施意见》精神, 确定10家兵团本级行业协会作为试点,积极稳妥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试点工作。开展好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强化社会组织监管,建立社会组织年检和评估联动机制。启动社会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法人库项目建设,全面推进社会组织的改革发展。

(六)南疆师团招收退役士兵工作。

发挥“双拥”工作优势,继续推进“双五千”计划和南疆招收退役士兵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内地复转军人落户兵团,同时吸纳更多大学生和各类人才到兵团创业就业,不断壮大南疆兵团维稳戍边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