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政务网

第六师五家渠市民政局: 做好救助大文章 切实织牢兜底保障网

发布时间:22年06月17日 信息来源: 编辑:兵团民政局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兵团民政局



为进一步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第六师五家渠市着力构建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将社会救助审批权限下放至团场(镇)、街道,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水平,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增强。2022年一季度,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2081.74万元,保障低保对象24462636人、特困供养人员154人;实施临时救助2800人次;为21名孤儿和16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定期发放基本生活补助。

一、坚持“分层分类”,实行差异化救助。认真贯彻落实兵团党委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方案,对师市低保、特困、低收入和支出型、急难型困难对象差异化救助,对于低保、特困对象给予基本生活救助;对于低收入家庭和支出型困难群体,给予相应的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社会救助;对于遭遇突出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群体,给予应急过渡性生活救助。从20221月起,对低保家庭中的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增发186元生活补贴;对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每人每月增发156元生活补贴。对距离团部30公里以上的连队和北塔山牧场的低保对象,按照低保标准的20%增发救助金。

二、坚持“应救应救”,扩大保障范围。进一步落实兵团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认定办法,结合师市实际完善认定条件,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困难家庭、重疾重残人员家庭中没有纳入民政救助的对象,进行了入户核查和经济核算,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救助范围。对有意愿集中供养的111名特困人员全部集中供养在师市养老机构和精神类专科医院,自愿分散供养的43名人员100%签订委托照料协议。依托五家渠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对市区困难群体中有居家照料需求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每月一次上门“十助”服务,服务老年人1278人次。

三、坚持“简政放权”,落实各方责任。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自20221月起,师市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团场、街道,全面推行连队社区初审、团场街道审批、师级备案制度,构建了权责清晰的救助工作责任体系。坚持低收入家庭经济动态监测机制,对低保家庭定期开展家庭经济核对,对新增低保对象家庭每季度联合民政、人社、市场监管、医保、房管、车管等部门进行信息核对,做到救助资金发放精准,保障对象有进有出、增减有序。

四、坚持“以人为本”,优化救助服务。实行低保渐退缓退机制,对于就业后家庭人均收入超过低保标准的困难对象,给予6-12个月的渐退期,维持原低保待遇和惠民政策不变。完善“救急难”快速响应机制,对急难型救助,优化救助程序,采取小金额先行救助的方式,事后补充相关材料。建立团场、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按照上年度临时救助资金的20%予以保障。积极探索“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发挥共青团农场、人民路街道社会工作站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师市3家社会组织开展对特殊困难老年人、残疾人、困境儿童帮扶工作,并引导爱心企业、专业社工、志愿服务队伍等多元化主体参与。目前,已开展低保户、残疾人家庭实地走访273户,组织各类活动12场,开展个案跟踪17人,完成社工点亮困境人群微心愿8个,开启了政府救助兜底和社会力量参与的良好局面。

群众之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下一步,师市救助工作将精准施策、按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金,将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兜底保障网织得更密、编得更牢,用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