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政务网

这些职业,因爱而生

发布时间:24年06月13日 信息来源: 编辑:兵团民政局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兵团民政局

有一些职业对大多数人来说显得神秘而陌生,但又与特定群体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职业的从业者比一般人见证了更多的痛苦、衰老和死亡,在工作中不仅需要过硬的技能,更需要倾注更多的爱和人性关怀,比如养老护理员、假肢装配工、矫形器装配工、遗体火化师、公墓管理员……

529日至31日,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南京举行。比赛设置的赛项,正与上述这些职业相关。一起来听部分选手讲述他们的参赛感受,了解这些别样职业背后的故事。

用爱心细心托起“夕阳红”

参加养老护理员赛项的杨瑞进入养老行业已有3年,目前就职于河南圣德健康养护中心。去年10月,她在河南省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暨养老服务技能大赛养老护理赛项中荣获一等奖。

得知自己获得国赛资格后,我制定了周密的训练计划,每天除了几个小时的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还外加1小时的体能训练。杨瑞说,本次大赛除了考核在居家、社区等场景中协助老年人进餐用药、指导老年人做健肺操等基本技能,还要面对赛方设置的一些小障碍,如老人不愿意配合等情景。

杨瑞介绍,此次比赛对关注老年人心理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选手对医学、护理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都要有所掌握,这也反映出今后养老护理职业的新动向。参加同一赛项的选手、河南阳城养生苑有限公司员工梁慧玲对此表示认同,心理辅导技巧能从另一层面体现选手水平

平时工作中,梁慧玲接触到的一些失能、半失能老人,多数情绪不稳定,也不愿与外界沟通。只有让老人充分了解我们、信任我们,他们才愿意敞开心扉,进行有效沟通。梁慧玲说。老人们和她熟络之后会亲切地打招呼:闺女来了?”“闺女吃饭了没?这让她感到很温暖。

培养老人的内驱力是健康养护中不能忽略的环节。在河南省养老护理员赛项教练汪桂琴看来,让老人有尊严地生活,还要注意规避过度照护,避免老人形成照护依赖,让老人感受到自身价值,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观察能力、共情能力,制定方案要考虑发挥老人的能动性,实现互动式照护

让残疾患者行稳致远

矫形器,是指装配于人体四肢、躯干等部位的体外器具,用于预防或矫正四肢、躯干畸形或治疗骨关节及神经肌肉疾病并补偿其功能。这次比赛重点考核对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的检查是否全面、方案制定得是否合理,矫形器制作流程是否符合技术要求。河南省民政综合服务中心矫形器装配工侯静霞介绍。

还记得毕业后刚上班,我接触到一位脊柱侧弯患者,由于经验不足导致矫形器矫正效果不理想,还好家属体谅,让我重新制作了第二个,通过调整施力的区域和力度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正是在多年的实践锻炼中,侯静霞一步步成长,最终站上了国赛的竞技舞台。

和矫形器装配工赛项类似,假肢装配工的竞赛内容也涵盖测量、取型、修型、适配调整等多个环节。同样来自服务中心的王浩,在此次大赛中荣获该赛项一等奖。当初在大学选择这个专业,不仅是考虑到能有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社会上那些急需救助的残疾人。”33岁的王浩说。

接待残疾患者、评估残疾情况、开定产品处方,获得患者认可后进行测量和取型,然后制作、组装,遇到有些患者出现压痛、皮肤红肿等情况还要及时调整适配,最后再辅助患者康复训练,帮助他们回归生活——从业11年来,这便是王浩的工作日常。

几年前,服务中心了解到太康县马头镇有一名不到10岁的残疾女孩,由于先天性膝下畸形,走路全靠两个残存的肢体,残端常与地面摩擦而流血。王浩和几位同事主动驱车上门,把她接到服务中心,精心检查后为她定制安装了假肢。有了双脚之后,这名女孩也能像其他同学一样自由行动。对她来说,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是她一辈子的亲人。

假肢做好后,因残肢体积变化、日常使用磨损等,需要定期维护。王浩说,这些年,针对青少年残疾患者,服务中心会根据他们腿部发育情况,不断对假肢进行维护或更换,帮助他们走得更远。

让逝者家属多一分慰藉

在外人眼里,遗体火化可能只需要操作点火开关。但实际上,火化燃料特性、火化设备的检修保养、烟气净化等,都需要熟练掌握。遗体火化师赛项选手、郑州市殡葬事务服务中心的刘小伟向记者介绍,每具遗体因性别、年龄、体重、死亡原因等存在差异,需要制定不同的火化方案,遇到意外突发情况还要安抚逝者家属情绪。这些除了理论学习,更需要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有着10年一线从业经验的刘小伟,见证了无数家庭的悲痛和告别。他坦承,入行之初,他也有过心理不适期。但退伍军人出身的他慢慢领悟到,送逝者最后一程是一份神圣的工作。近年来,这份工作也在吸引着年轻人的加入。

目前,郑州市殡葬事务服务中心的火化组里,既有50多岁的老职工,也有一些90后。刘小伟说,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理念更新,殡仪行业的认可度比过去高了很多,相信将来会有更多专业化、年轻化的力量投身进来。

公墓管理员,也是守护生命终途的特殊职业,参赛选手贠良就是这样一名生命摆渡人。在本次赛事的祭奠服务比赛现场,贠良演示了生态安葬仪式中的默哀、追思缅怀、颁发生态葬证书等环节。他以饱满的情感和温柔的话语,传达对生命的尊重。

作为许昌市玉皇岭墓园的一名公墓管理员,贠良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还参与组织策划生态公益集体安葬活动。从事殡葬行业15年以来,他坚信这是一份有温度的工作。工作中多一分用心,逝者家属就多一分慰藉。6年前的一天,一对父母来咨询为逝去的十几岁女儿购买墓地事宜。当时,父亲为孩子写了一首诗,希望可以刻在墓碑上,贠良建议手写,这样显得更有感情。

平时在墓区,看到墓前的鲜花被风吹歪了,良会顺手摆放整齐;看到有逝者家属需要帮助,他总是赶紧走上前询问……良说:民政领域的工作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不仅要,更要。只有意识和能力提升了,才能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每个因爱而生的技能,都有创造伟大的可能。虽然世界有时候冰冷,但幸运的是,总有人报以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