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强调要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扩大基础民生服务普惠性,提升多样化社会服务可及性,释放出新时代民生建设领域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的信号。
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里写满了最真实的生活场景、饱含着最迫切的民生期待。
今年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各部门紧扣“保障”与“改善”两个关键词,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职工群众关切的领域精准发力,以务实举措厚植为民情怀,不断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筑牢保障底线,夯实幸福根基
“高龄津贴发放得很及时,党的惠民政策太贴心了,时刻把我们老年人的事放在心上!”近日,刚刚领取高龄津贴,家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双河市的81岁老人赵文化难掩喜悦之情。
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高龄津贴旨在满足高龄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对提升老年群体生活质量意义深远。兵团各级民政部门建立健全精细化服务机制,组织工作人员通过逐户上门走访、定期电话回访等方式,为行动不便的老人解读政策、协助办理申领手续。今年以来,兵团累计发放高龄津贴3792.15万元,实现“应发尽发、精准发放”,让每一份关怀都能及时送达老人们的身边。
社会救助是保障民生的最后一道防线。今年以来,兵团民政系统着力健全具有兵团特色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立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机制,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推动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坚决兜住兜牢民生底线。2月份,兵团民政局印发《兵团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的人群范围、认定条件、认定流程等,有效填补了低保、特困等传统救助政策的覆盖空白,为困难家庭构建起更精准、更全面的兜底保障体系。
今年,兵团各级民政部门还深入开展“情暖民心 救在兵团”行动,以“铁脚板摸排”践行服务初心。工作人员逐户上门走访摸排,将政策宣传手册亲手送到职工群众手中,面对面讲解救助标准与申请流程;针对因医疗、教育、住房等刚性支出导致生活困难的家庭开展精准识别,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同时,持续优化政策细则,简化审批流程,推出“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等便民举措,并通过定期回访、动态监测,及时调整救助方案,以优质服务切实提升职工群众的满意度。
兜住“稳稳的幸福”,今年1至5月,兵团累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1.18亿元,有效保障了困难职工群众的基本生活。
优化公共服务,提升生活品质
民生一小步,关乎职工群众幸福的一大步。
从增加养老驿站、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到提升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从建设公办普惠性托育机构,到改造城镇老旧小区;从建设充电桩、停车位,到改建污水管网、住宅小区微型消防站;从增设长者食堂,到新建街头公园、户外健身设施……在兵团各师市,一张张“2025民生清单”相继制定落地。
聚焦“一老一小”“健康”“出行”“公共服务”等领域,各师市努力把职工群众的新期待转化为可感可及的“身边的幸福”,全方位提升职工群众生活品质。
“呦,红烧肉的香味都飘到外头来了,应季时蔬看起来清新爽口,饭菜很对我们老年人的胃口。”6月12日午饭时分,家住石河子市新城街道八社区的王丽萍走进社区长者食堂,边吃饭边聊起了天。
今年70岁的王丽萍,儿女不在身边,家里只有自己和老伴儿两人。“年龄大了,在家做饭不方便,我们曾一度为吃饭问题发愁。自从社区长者食堂建好后,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王丽萍说。
一顿热乎饭看似是民生小事,却是很多家庭格外操心的大事。目前,兵团已建成181个老年助餐服务点,惠及6.3万名老人。
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三坪农场居民孙仕银家中,一字扶手、床边助力扶手、握力球和防滑垫等无障碍设施一应俱全。
今年56岁的孙仕银因患脑梗导致行动不便,十二师残联根据实际需求,对他家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如今,孙仕银可以自主进行康复锻炼,家人也能更加安心地工作。
十二师残联综合科科长王书玲说:“我们会定期收集残疾人家庭在改造后遇到的问题与建议,为持续优化服务提供依据。”
如今,兵团已提前完成“十四五”期间为1.13万户特殊困难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的任务。
不仅如此,在兵团各师市,多层次、个性化、时代感的需求也被一一关照到位:在提高多样化生活服务品质方面,兵团积极推动利用率高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全民健身中心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支持有条件的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或延长开放时间。
今年,兵团各级各部门积极回应职工群众诉求,着力补短板、兜底线,解决了一批长期困扰职工群众生活的难题,有效有力地提高了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
紧盯民生项目,激活发展动能
6月11日,可克达拉市二桥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焊花四溅,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该项目位于可克达拉市核心区西南端,总投资4亿元,全长3.24公里,预计8月底竣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可克达拉市的交通路网体系。
四师G218线—可克达拉市—六十七团—S313线(新)公路、六十七团—伊犁河南岸灌区管理处公路等项目正进行路面工程施工……今年1至5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96亿元,同比增长37.6%。
“我们将抢抓项目建设黄金期,紧盯重点项目和农村公路项目前期手续办理,不断完善师市路网体系,力争‘十四五’末师市公路总里程突破3200公里。”四师可克达拉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周刚介绍。
加快团场连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道路互联互通水平,让交通运输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职工群众。今年,兵团计划推进实施重点公路项目50个,总建设里程2743公里,总投资达585亿元。
一个个民生项目背后,是职工群众的殷切期盼。从城市到团场连队,一个个聚焦综合交通、“大水网”等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以及推动教育、卫生健康事业服务能力“双提升”的民生工程有序推进。
“开阀放水喽!”5月20日,六师水网供水工程通水仪式在八一水库举行,该工程是关乎8个团场民生福祉的“解渴”工程。
自2024年开工建设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全力推进“大水网”建设,将汩汩清水直送一〇一团、一〇二团、一〇三团等8个团场,破解了区域水资源不足的困局。
一〇二团职工李翠兰站在新落成的供水站点前兴奋地告诉记者:“现在‘大水网’通了,种地底气更足了,这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呀!”
民生实事桩桩惠民生、件件暖民心。今年以来,兵团聚焦交通、水利、健康和社会保障等职工群众关切领域,着力推进重要民生项目建设,一批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了根本性解决。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我们要聚焦职工群众堵点痛点难点,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民生,努力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兵团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郭耀峰说。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雪娇 陈琼)